最不專業的GMAT教學分享平台

穩定臨場發揮(二):如何提前調整備考心態

很多考生都曾經問過Dustin一個問題:你考到好成績,那你一定很聰明!大學一定很優秀!CV一定很顯赫!

事實上,一點也不是這樣。我不但跟書卷無緣,更不是學校的風雲人物或者學霸。話不多說,先上大學四年總成績。(如附圖)

 

 

 

這個成績,倒著看會比較好看。如果用Percentile計算的話,就是<50th的水準。用Verbal分數來算的話,就是不到20。但是準備GMAT為什麼可以脫胎換骨呢?老實說我一開始也不知道——寫完最後一題閉上眼睛再打開來,就看到760了。

好了,這篇文章就寫到這裡,謝謝收看。

…當然不會這麼廢。

在考完回復理智,不斷地回憶、這幾年間跟同學討論之後,漸漸找到自己當時可以克服考試的一些關鍵心態。在這裡,給大家參考:

 

1. 不合理的訓練是磨練。


說不緊張是騙人的。只要你還在意這個成績,就一定會緊張。告訴自己「不要緊張」,反而是讓自己越來越緊張。這時,只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

考試考36題,你平常練習時就一次寫62題!考試考4篇RC,你就一次連寫6-8篇!

有一句俗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叫做「量大人瀟灑」。好比第一次打電話給客戶會緊張。但當你一天需要打五十通、一百通時,每一通的得失心就不會那麼重,而都會順其自然了。

2. 給自己每天預留小小的期待。

當時作為全職考生的我,其實還是個懷抱著電競夢的宅男,因此,每天晚上大約讀到七點,預留兩小時打網咖,打完回家媽媽覺得我好認真讀到晚上九點。

給自己每天都有一個小小的期待,就像是歐美聖誕節前,一天會開一格日曆一般。就算只是買杯飲料、聽個音樂、看個電影,或者跑個步,都是一種好的紓壓方式。

3. 不要想著自己會考高分

「Dustin你怎麼那麼悲觀?」這可能是你心裡浮出的第一句話。但是這句話的解讀應該是「不要去想分數」,而要聚焦在你眼前的題目跟你當下所讀的知識是否吸收,就像破關一樣。不要去想最後拿到多少分數,只要想當下是否有一步一步往前進。這道理在考試的時候也是一樣的——不要想著自己是否已經穩進高分區或者還在低分區。只要當下專心地將那一題解完。

「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不去想自己會考高分還是低分,前面做對還是做錯,專注在那一題上面,把每一個題目當成是一個小遊戲就好。

4. 每天RC/CR/SC都要練習到。

GMAT的Verbal是一個既重邏輯思維,又重做題手感的考試。當時的我曾經嘗試過一天只做CR加SC,而RC兩天做一次,結果發現我與RC雖然才士隔一日,我的眼睛刮掉都不夠看,手感盡失(CR跟SC都試過,也一樣)。所以到後來我都堅持就算再沒有時間,每天這三科都要練到。最最最沒時間的時候一天僅有3小時,當時還是堅持各科要練習5-10題。

 

5. 讓自己適應各種不同環境。

Dustin在之前的影片曾經有講過,我知道自己不是天賦異稟的人,所以只好透過比考試環境更嚴苛的訓練讓自己在考試時就算失常,也能維持在正常的區間。有句諺語叫「取法乎上,僅得乎中」——教練要讓只能跳160的選手跳到180,就要先把竿子掛在200,讓他在挑戰嚴苛到不可能的目標時,就會不知不覺跨過了原本的目標。所以我在讀書時,會刻意選擇不同的環境。我讀過書的地方列在下面,供大家參考:

– 台大總圖
– 台大徐州路校區舊法社圖(最常待,因為破舊所以專心)
– 丹堤咖啡(很吵,但是是故意選的,因為習慣之後考場就相對安靜了)
– 公車或捷運上(用手機APP做SC或CR題)
– 台北車站的小公園(因為我愛陽光,天氣很好喜歡出來曬太陽讀書)

當你可以適應任何環境時,那個基隆路高架橋下的考場對你來說,也就是一碟小菜了。

說到底,我並不是個聰明的人,只是誤打誤撞走到了對的路上。如果你跟我一樣大學四年(或者工作N年)混到快變弱智,或許可以從心態開始從拾一切。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linkedin
About Dustin

最不專業的GMAT教學分享平台。
最討厭商學院卻考了GMAT。
GMAT考生打造的輔助學習網站。
(那個,拜託,不要叫我老師或顧問。)

– 一戰自修760 AWA 5.5
– A2GMAT團隊共同開發者&Verbal教學者(2012 -)
– 要速成請找補習班,要紮實可以進來逛逛。
2019-11-05T18:06:48+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