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專業的GMAT教學分享平台

考生心得:一位久戰未果的考生,驀然回首想跟各位說的話

相信大家在準備GMAT的過程中,都在網路上看了不少的心得文。這些心得文都描述了如何「成功」,如何最後取得高分。但是Dustin明白,其實大部分的人現在還是困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這一次,要分享給大家的,是一種另類的心得文。 這是一位最後在deadline前仍然沒有考到自己理想成績的同學。在準備過程中,Dustin一直看著她有多努力地唸書,多勤奮地來上課以及請教問題。儘管最後這段故事並不是以一個Happy ending作收,但是回想過去,她想告訴同學這一路上的心路歷程,儘管不是以一個高分者的角度。她想告訴大家,有什麼事情是「早知道」當初就可以多注意的。有什麼事情是到現在才覺得「如果當初有怎樣」就好,但是當初自己總是不在乎的。

Dustin認為,很多時候,失敗的故事比成功的故事更重要。因為成功的故事會讓你誤以為可以複製一模一樣的路徑就能成功。但事實上成功並非單點的、線性的破關。我們的人生更像是樹狀圖一樣有從前到後無數的分岔需要你去選擇。在每一個分岔去選出那個「當下不那麼壞的決定」,最後才通往現在我們所站的地方。

以下,是他回首過去的心得文。請大家給予他鼓勵。因為在成王論寇的氛圍下,願意勇敢地從失敗的角度來跟大家分享經驗的,在這社會上幾乎沒有了。

不論你是一腳剛踩入這火坑(?)開始準備或是仍在跟GMAT纏鬥中的人,版上不乏很多高分心得的分享,不過我這邊想要分享的是在準備這考試的過程中,我自己個人因為錯誤的決策、以及看到身邊戰友們的經驗仍在繼續跟這考試纏鬥中,以下分為準備考試的前後兩個階段,希望大家可以引以為戒,盡快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前期】

Why MBA/MS:

不論你是剛開始準備或是仍在跟GMAT纏鬥的人,這問題不論你身邊有沒有人問過你,你都應該好好問自己:Why MBA/MS?我認為這問題遠比追求GMAT高分更重要。有很多厲害的人實際上是不需要這個學位來幫他們加分的,這邊也不是奉勸大家放棄追求遠大的目標,而是你必須要想清楚,為什麼你想要跟你需要花這筆為數不小的金額還有至少一年的時間在海外得到這個學位?這學位到底可以怎麼幫到你?以及你最終目標是什麼?(在哪裡與在哪個產業工作?做什麼職務?)這些問題的背後涉及的不僅只是你個人的生涯規劃、家庭跟經濟狀況,同時還有你對你要申請學校的瞭解程度、你想要從事的產業在你未來要拿學位的地方的發展狀況 — 即使是名校,每間學校的重點產業及文化也不一樣。這些問題不該只是在準備面試時說的冠冕堂皇回答面試官,而是在準備GMAT過程中就應該要想清楚的,如果你連自己的目標跟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都不夠明確,你怎麼能預期自己透過這個學位有所成長跟得到自己想要的?

家人溝通:

如果你家人本來就希望你出國讀書,那基本上這點可以你可以快速跳過,因為你要做的只是好好表現,不要讓他們失望XD 相反的,強烈建議每個人在剛開始準備這考試時一定要好好跟家人溝通,甚至要跟家人協商讓你有多久的時間準備這考試以及申請學校;因為隨著考試次數增加,以及準備考試時間的延長與存款的減少,家人如果不了解這考試跟為什麼要出國讀書,態度可能會從原本的「不表態」轉變為「你到底在幹麻?」「要不要設個停損點?」,避免後續的家庭革命,前端的溝通絕對是必要的。

準備時間與心態:

我過去自認英文考試從來不是我罩門的人,學測英文滿級分以及畢業後在外商工作,讓我一開始準備時心中想「不過就是個英文考試,是會多難?」結果一戰分數出來其他戰友笑說,原來真的有人GMAT考這麼低分XD 我相信版上有非常多過去求學階段跟我一樣覺得英文考試只是一塊小蛋糕的大大與水水,當然同時也有以前英文考試就考不好,於是在準備GMAT考試過程中就告訴自己「我就是天生英文不好~我盡力了~」— 但抱持著過去的光榮跟挫折真的都不會讓你在GMAT考比較高分,GMAT考試要高分需要的不只是努力跟正確的策略,還有心態絕對要正確。至於準備時間,如果是全職考生,至少預留半年準備GMAT,但如果是在職考生,預留個一年時間準備會比較保險;準備期的長短會取決於你在職與否&工作的加班頻率、你要申請學校的目標分數、以及個人準備狀況。準備期如果過短很容易一戰成炮灰,從此一蹶不振完全放棄這夢想;但如果準備期過長,很容易會慢慢失去鬥志,所以盡可能要在半年到一年間搞定這考試。如果是全職考生,一天至少要讀到八小時,在職的也要盡可能維持一天讀書四小時左右,但這只是一個粗略的平均值,並不是每天早上九點去圖書館讀到晚上九點就代表超認真讀書,應該是你每天需要花多少時間,才可以做到每個部分都有穩定的練習?不過相反地,以全職考生來說,每天的讀書時間卻遠低於八小時這個平均值,除非你智商超高很快就抓到這考試的訣竅以及考點,不然我自身經驗跟觀察其他戰友狀況,通常是還沒有足夠的決心跟定力在這考試上,因此請勿輕易挑戰這個每日讀書時間平均值的下限。另外非常重要的是,一旦你開始做這件事,千萬千萬千萬不要輕易放棄除非你已經想通再也不想做這件事了,不然一旦中途間斷,哪怕只是休息一週後再重新開始,GMAT都會給你驚喜體驗讓你覺得好像重新認識新朋友XD

【後期】

實戰pace跟機經使用:

這邊分享的兩點都是我個人實戰垮台的慘痛經驗。我在某次考試時RC四篇全中機經跟Q遇到應該有超過十題機經,但這個經驗間接影響了我一個月後的下一次考試,原因是我在第二次考試的前十題並沒有碰到任何機經,導致我在考場上內心開始慌張,作題速度連帶受影響。Dustin跟KH一直在強調機經要正確使用,因為過分依賴機經真的反而會讓你實力大打折扣,尤其在換題週期還是很不穩定的狀況下,請大家對機經抱持著「得知我幸,不得之我命」的心態XD 正確率跟對考點的熟悉度應該是每天練習時累積的,實際在考場上時,請大家都把自己當成A2/Dustin/Kory/KH上身,要相信自己選的答案是正確的然後時間到就要下一題,過分糾結某幾題的結果會導致自己pace亂掉,最後就會變成骨牌效應一路倒跟一路掉到低分區。

尋求幫忙:

在台灣多數的人都不是一戰就考到自己要的理想分數,所以考完之後每個人通常都會很著急「要怎麼提高分數」?一部份的人會選擇閉關繼續苦讀,一部分可能是跟讀書會的戰友們討論,一部份才是找老師們討論讀書方法。第一個方法我覺得是最危險的,因為這考試並不只是單靠努力就可以考高分,沒有考到理想分數很有可能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努力的方向是錯的,別人更能夠看到自己的盲點。我知道很多人都會害怕被老師罵,所以即使沒考好也不敢去諮詢,老實說我當時決定要去諮詢前內心其實也蠻害怕的,但後來我告訴自己「如果我的讀書方法有問題,在諮詢過程中頂多被老師罵半小時或是一小時,但是跟被罵比起來,考差更值得不開心吧?」事後證明我覺得二十分鐘的諮詢非常值得,這不是什麼業配文而是我真心有感:畢竟A2 GMAT這邊的老師們都是實戰考過GMAT以及接觸過諸多準備這考試的學生,對整個考點熟悉度跟這考試的準備方式遠比我們只準備個幾個月甚至一年的學生了解的更多,比起埋頭苦幹,專家的建議更能幫助我們盡可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讀書方式以及往正確的方向走。但同時,在跟別人討論之前,意味著你也必須要先正視自己的問題,回想過去自己到底怎麼準備考試的,怎麼運用每天24小時?哪個部分是你的painpoint,為什麼讓你覺得很吃力?人都是害怕面對以及討厭承認自己的問題,更何況是讓別人糾正你的問題?但如果你想要進步,專家的指導絕對是必要的。這就好比是生病需要看醫生,如果你一直都有在吃藥,病情卻遲遲沒有好轉,代表症狀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或者是症狀已經加重了,這時候讓醫生診斷對症下藥,回家後照醫生的指示定期服藥才能真正改善病情。

在台灣這個圈子其實很小,只要你姿態放低、有禮貌地提出你的問題,我相信有非常多人是非常熱心願意幫助你的。但是請不要把別人的幫忙視為理所當然,哪怕別人只是回答你一個小小的問題,他們也是在花自己的時間來解決你的問題。準備這考試的都是未來要進商學院的人,但是在我們追求更高學位的同時也不應該忽略了最基本的禮貌,畢竟,做人跟做事是一樣重要的。不論此刻的你距離你的理想分數多少,請給走到這一步的你一點鼓勵,因為這本來就不是一條必要的道路,但當你開始準備這考試時,代表你想要走出你的舒適圈,再度挑戰自己。這會是個長期抗戰,一路上會有各式各樣的困難等著你,GMAT只是最一開始的關卡而已,如果你很幸運的話,身邊可能沒有任何人質疑你做的決定;但如果你身邊有人說出「出國讀書好爽噢~」「家裡有錢真好~」「高學歷又沒有真的比較厲害,還是要會賺錢才最重要」這類的話時,可以內心翻個白眼然後自己捫心自問第一個問題,是什麼讓你堅持這條路?

最後,這段話獻給和我一樣繼續堅持自己目標的人,人生沒有一條道路會是輕鬆的,不論你選擇走哪條路,都不要輕易放棄:

「Whatever you choose to do, you’ve got to believe in your own capacity to succeed. People will doubt you and think your goals are impossible or dumb, but you have to stand behind your convictions.

無論你選擇做什麼,你都必須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人們會懷疑你,認為你的目標是不可能或愚蠢的,但你必須堅信你的信念。

If people are saying that what you’re doing or what you’re making is bad, pay attention to that as feedback, but don’t let it get to you personally. It’s not a sign to give up, but instead to refine your approach.

如果人們說你做的事情不行的時候,你應該把它當做反饋意見,但不要受它的影響。這不是一個放棄的標誌,你要做到的是改進你的方法。

If you’re working on the right thing it will probably be really hard. It will likely take a long time and you’ll face a lot of criticism. The super successful people I know spent a very long time pursuing their ideas, way past when most people would have given up. Keep pushing forward.

如果你正在做正確的事情,它也可能會真的很難。這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並且你會面臨很多質疑。我知道的那些超級成功的人花了很長的時間去追求他們的想法,換了大多數人早就放棄了。所以,堅持向前。」

P.S.
附上一個截至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Ted Talks,之前我也曾經分享給我讀書會的小夥伴以及同事們,在我很沮喪時有時候會重看這影片XD

https://www.ted.com/…/shawn_achor_the_happy_secret_to_bette…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linkedin
About Dustin

最不專業的GMAT教學分享平台。
最討厭商學院卻考了GMAT。
GMAT考生打造的輔助學習網站。
(那個,拜託,不要叫我老師或顧問。)

– 一戰自修760 AWA 5.5
– A2GMAT團隊共同開發者&Verbal教學者(2012 -)
– 要速成請找補習班,要紮實可以進來逛逛。
2019-11-05T22:30:27+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