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ESR推出以來,Dustin看過的ESR沒有一千,少說也有四、五百了。從一開始懵懂無知,到後來漸漸知道ESR與同學表現的連結,心裡面真的是五味雜陳。只覺得電視台7/8x頻道裡那些看K線亂講一通的老師還是不能輕視,如果哪一天GMAT成為全民運動,那我一定會在電視台被那些從看K線轉職成看ESR的股票老師的一口天花亂墜屌打。
在看ESR的時候,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個正常同學的ESR折線表現,應該是這樣:
也就是紅點(做錯題的平均難度)普遍高於藍點(做對題的平均難度)。很好理解吧!本來就是難度高的會做錯,難度低的會做對。但是,有不少同學的ESR長的卻是這樣:
Hmmm…為什麼會「反轉交叉」呢?難度高的反而做對,難度低的反而做錯??根據過去經驗,這種時候有五種可能原因,我們可以一一檢查,並且調整自己平時練習的策略:
1. 考試太緊張或者心態浮躁以致粗心
通常會出現在第一階段(還沒暖身成功)。但也不排除出現在二、三階段。(比如做到某些題目缺乏信心或打壞Pace,後面陣腳大亂)回想一下當天考試的過程,你大概就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了。
如果出現在第一階段,建議按自己的狀況調整考序。如果在後面的階段,則Dustin建議:
– 在考前實施「壓力訓練」(一次連寫40-60題不休息),減少患得患失
– 練習「斷尾求生」:在設定的每題時間超過時,果斷去到下一題。
2. 閱讀基礎實力不足
當今天閱讀基礎實力不足,導致文章看的時候容易不理解、理解錯誤或片面,抓不到重點的時候,不管這個題目後面的邏輯再怎麼簡單,都有可能會錯。這也可能是為什麼錯題的難度卻比正確題目低的原因。
這時候,建議稍微去看一下IR的表現,以及RC/CR是否超時(皆在2分鐘以上 或 其中一科超過2:10),來判斷自己閱讀基礎實力是否有問題。
3. 太過倚賴機經
Verbal機經是個能幫人也能害人的東西。若是太過倚賴機經,諸如:考前24小時還在看、看的時候太過注重細節而不是文章大意架構跟態度、跑去背題目跟答案、考場上看到中機經就略過文章跑去寫題目、寫題目的時候直奔機經的答案而非自己思考…
以上犯了任何一點,考試都會直接要命。回想一下自己有沒有做錯這些事情,在下一次的考試前請務必不要再犯。
4. 過度倚賴技巧而非思考
技巧不是不能用,而是應當備而不用。技巧應當是在「你的思考已到極限,最後兩個選項仍然刪不掉」或者是考試到最後「時間真的很來不及,為求時間內完成所有題目」只好使用技巧。技巧是在非常情況下「最大化自己的正確機率」的備案,許多中高難度的題目會是內含故意設計的陷阱,跳脫常見套路,使技巧無效化。
如果你是一開始就使用技巧,屏棄自己的思考,就會不知不覺地栽跟斗。所以請改變自己的做題習慣,
儘量先用思考做題,技巧準備在旁邊就好。
很好理解吧!沒有時間的話當然做對做錯都只是機率問題,簡單題也可能做錯,難題也可能會賽對。
這個通常會發生在三、四階段(Pace崩盤),第一二階段反轉可以排除這個因素(一開始沒有時間壓力)。回想一下當時是否沒時間只好速寫速猜,或者看一下下面的圓餅圖,是否該階段平均做題時間遠遠低於平均時間1:43,就知道是不是Pace崩盤所導致。
以上大略是目前跟同學討論所得到的經驗,提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