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專業的GMAT教學分享平台

RC基礎(上):架構式閱讀能力如何培養

為什麼首次讀文要抓架構勝過抓細節? 

  • 對架構的掌握可以讓你不會讀到後面忘了前面。
  • 成功預測後面的架構,可以在讀後面的內容時速度加快。
  • 不會被一兩句生難的細節嚇到或阻礙整篇文章主旨的理解。
  • 做題時,能夠快速準確地定到需要的位置。
  • 遇到長篇的文章時,可以不會被拖慢速度,快速掌握大意。

RC的常見架構有哪些?

要怎麼實際應用在考試時的首次讀文中?

如果練習時發現抓文章架構有困難,該怎麼辦?

1. 持續練習「基礎閱讀實力」。

這就不多說了,最最最扎實的基本功,也就是active reading,提取作者行文時背後想法的功夫。要練這個記得要「提早」,每天少量持續不中斷的練習。請參考以下三篇教學,按部就班訓練:

閱讀基礎能力訓練(上):提升閱讀準度(理解力)

閱讀基礎能力訓練(中):提升閱讀速度(讀得快)

閱讀基礎能力訓練(下):有了準度跟速度,最後該如何鞏固閱讀實力(提升反應與直覺)

有同學表示每天持續練習,現在閱讀實力明顯已經進步神速。

2. 熟記所有「轉介字」(transition words)。

所謂轉介字,就是在文章連結句子與句子的時候,常使用的表句意關係之副詞與副詞片語。其實轉介字遠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少,而且都不是艱深用字,易懂好記。上Google搜尋「transition words」,點入任何一個網頁都有,大同小異。

弄懂全部的轉介字,就可以讓你知道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係,哪裡變態度,哪裡支持,哪裡闡述說明,哪裡是舉證…。

3.  弄懂「學術寫作(academic writing style)高頻500用字」

如同我在這篇文章所說,學術寫作用字就是RC的文章為什麼蒙上一層薄紗的原因。我們往往以為,艱深領域的專有名詞讓我們讀不懂文章。但其實那只是心理障礙罷了,真正能考高分的人,才不管天文地理生物歷史,都能夠做對題目。他們真的是萬事通嗎?當然不是。因爲各學科的專有名詞根本不是重點。會影響我們閱讀的,就是這些學術寫作專用的精準描述用字。

裡面的500個字是經過電腦搜集三千篇各種領域學術論文後,跑統計跑出來的高頻用字。這些字既然橫跨各種論文,自然不是艱深的領域專門用字。而大多是用來精準描繪態度、推論方向、文中資訊與語氣的字眼。

這些字都弄懂了,就可以幫助你知道各個句子或段落本身在文章中的角色。搭配前面的1. (推測作者想法)2. (連結句與句關係),以及一開始所提到的「RC架構預測」跟「RC首次讀文指南」,就能夠完整重現整篇文章架構。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大家,再也不要害怕抓架構。記住,文章的細節不是重點,文章大體才是你的老師。大體老師。

About Dustin

最不專業的GMAT教學分享平台。
最討厭商學院卻考了GMAT。
GMAT考生打造的輔助學習網站。
(那個,拜託,不要叫我老師或顧問。)

– 一戰自修760 AWA 5.5
– A2GMAT團隊共同開發者&Verbal教學者(2012 -)
– 要速成請找補習班,要紮實可以進來逛逛。
2019-11-30T13:06: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