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不是為「這一題」找理由,而是為「下一題」做準備。
踏實全面
不要只是自己已經會解的簡單考點,要找自己不敢碰的差異點。就算你能用簡單的路把題目解掉。但是這個題目一定有你不會或者不敢解的點。這些點如果不在總結把它搞懂,那實戰中單獨出現時你不就完了?
你原本所用的平行、主動一致、慣用語等等,全世界的人都會,你就只能跟別人一起待在低分區。其他人避開的、不敢解的考點在實戰中單獨出現,別人都不會,該題就成了高分題。你若平日有全面檢討所有考點,勇敢面對,這時就可以克服高分題。
所以,總結最重要的事情是「每個題目,每個選項,每個考點」都要深入思考總結。一個錯誤選項可能有一個以上的錯誤點,通通都要抓出來檢討。如果抓不出來,就要去比對這個選項跟正確選項的差別為何。有差別的地方都有可能是考點
深入思考
總結SC時,請往這四個方向深入思考:
1. 怎麼發現考點?
2. 現在該解嗎?(請參考我對考點層級的理解 )
3. 該怎麼解掉這個點?
4. 還有沒有類似的考法?
拿這題為例:
Digging in sediments in northern China, evidence has been gathered by scientists suggesting that complex life-forms emerged much earlier than they had previously thought.
(B) evidence gathered by scientists suggests a much earlier emergence of complex life-forms than had been
(C) scientists have gathered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complex life-forms emerged much earlier than
最爛的總結方式:
scientist 才能做 Digging這個動作
(變成在講故事,不是在總結觀念,無法套用到下一題)
大部份看到的方式:
句首分詞短語需對應邏輯主語
(但還是不夠,要深入思考「看到陌生題目時如何應對」)
真正深入思考的方式:
1. 如何發現?(像這題故意把Ving藏在畫線部分外,考試時只看選項很容易忽略)– 畫線部分主語有差異
2. 何時判斷(考點層級)?– 語意合理性->立即判斷
3. 該怎麼解掉這個點– 往句首找是否有分詞短語
4. 反向思考:還可以怎麼考?– 畫線部分畫在句首,出現兩種不同的Ving,往後找主語
一題一題這樣檢討每個選項所有的考點,而不是只檢討單一考點。
完善補充
做到後面遇到前面有總結過的就往上面的體系補充。比如發現like/unlike同樣適用,那就往1. 3.補充。發現另外的考法,就往1. 4. 補充。發現考的不只是語意還有結構,那就往2.補充。
為了「下一題」做準備
1. 是幫助你在考試時抓考點。
2. 是幫助你辨認各有優劣的選項到底誰要先考量 。
3. 是在穩定考試時的解考點準度。
4. 則是在預備考試時的各種題目設計變化。
這樣才叫做真正的總結:為「下一題」做準備,而非為「這一題」找理由。與其每天盲目刷三四十題,不如用以上的方式深入思考五到十題,得到的進步絕對會遠比刷題還來得多。